过敏性鼻炎:为何一到春天就喷嚏不断? 一位年轻白领的求医经历与全面解析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5-26 16:44 阅读量4104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每到春暖花开,28岁的张女士便开始频繁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甚至夜间鼻塞到难以入睡。起初她以为是“感冒”,但症状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最终被确诊为过敏性鼻炎。这种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7.6%(《中国过敏性鼻炎诊疗指南》,2022),却常被误诊或忽视。本文将通过张女士的案例,深入解析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症状与科学防治方法。




一、典型案例:从误诊到确诊的曲折经历


张女士是一名办公室白领,每年春季出现鼻痒、连续喷嚏(每天超过20次)、清水样鼻涕和鼻塞,夜间症状加重。她曾自行服用感冒药,但无效。就诊后,医生发现其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分泌物检测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过敏原检测显示对蒿草花粉过敏(IgE>100 IU/mL),最终确诊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二、发病因素:为何会得过敏性鼻炎?


1、遗传因素:约50%患者有过敏家族史(《Allergy》, 2018)。


2、环境诱因:

室外过敏原:花粉(如蒿草、柏树)、霉菌孢子。

室内过敏原:尘螨、蟑螂分泌物、宠物皮屑(《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


3、其他风险:空气污染(PM2.5)、吸烟、气候变化。


三、发病机制:免疫系统的过度防卫


过敏性鼻炎本质是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当过敏原(如花粉)进入鼻腔,免疫系统误判为“敌人”,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结合后,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会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


四、典型症状与体征




五、特异性检查:揪出真凶


1、皮肤点刺试验:15分钟内观察风团反应(灵敏度>90%)。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适用于皮肤试验禁忌者(如孕妇)。


3、鼻激发试验:确诊金标准,但需在专业机构进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


、评估严重程度:科学分级的三大维度


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中常通过症状强度、生活质量影响和客观检查三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


1. 症状评分量表:量化不适感


医生会使用以下工具让患者自我评估症状(以过去24小时为准):


视觉模拟量表(VAS):

在一条10cm的直线上标记不适程度,0cm为“无症状”,10cm为“难以忍受的严重症状”。

轻度:<5cm

中重度:≥5cm


鼻症状总分(TNSS):
对四大核心症状(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分别评分(0-3分),总分0-12分:



2. 生活质量影响评估


根据ARIA指南(2019),若出现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中重度:

①症状影响睡眠(如夜间因鼻塞憋醒)

②干扰工作、学习或日常活动(如无法集中注意力)

③引发其他不适(如头痛、疲劳)


3. 客观检查指标


医生通过检查进一步验证严重程度:


①鼻内镜检查:

轻度:鼻黏膜轻度苍白水肿,无息肉

中重度:黏膜明显肿胀呈灰白色,或伴有息肉样变


②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FeNO>50 ppb提示合并下气道炎症(如哮喘),需警惕病情进展(《Allergy》, 2020)。


4. 病程分类:间歇性 vs. 持续性


根据症状发作频率进一步细化管理:




、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控制症状


1. 西医治疗(阶梯式方案):


①一线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快速缓解鼻痒、喷嚏。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剂):改善鼻塞,安全性高(《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


②二线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适用于合并哮喘者。


③根治性治疗:舌下含服免疫疗法(SLIT),疗程3年以上,有效率70%(《Allergy》, 2020)。


2. 中医调理:


常用方剂: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可调节免疫;辛夷散改善鼻塞(《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外治法:迎香穴按摩、艾灸大椎穴等。


严重程度评估结果如何指导治疗?


1、轻度间歇性:以抗组胺药+环境控制为主。


2、中重度或持续性:需联合鼻用激素,必要时启动免疫治疗。


医生通过量化评估,患者能更清晰地向医生描述病情,而医生也可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张女士的VAS评分为7分(中重度),TNSS总分8分,结合花粉过敏史,医生为其开具了布地奈德鼻喷剂+氯雷他定,并建议秋季开始舌下免疫治疗。


、预防与生活管理


1、环境控制:

花粉季节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HEPA滤芯)。

每周用≥55℃热水清洗床单,减少尘螨(《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2020)。


2、饮食建议:避免辛辣、海鲜等诱发组胺释放的食物。


3、增强体质:规律运动(如游泳)、冷水洗脸锻炼鼻黏膜耐寒能力。


过敏性鼻炎虽不致命,但长期未控制可能诱发哮喘、鼻窦炎。通过张女士的案例,我们了解到:明确过敏原、规范用药、环境防控是三大核心对策。春季来临前2周开始预防性用药(如鼻用激素),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证据等级:A)。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最新临床指南与高质量研究,不含任何商业推广信息。个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