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炎症的“隐形警报”:一氧化氮呼气检测解析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5-12 06:07 阅读量381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呼出气一氧化氮经常也是临床是常见的检查项目,在临床上怀疑哪些疾病时需要做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常见于哪些疾病?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查结果?等等。本文将为你全面解析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一、什么是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查?

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是一种无创检测技术,通过测量呼出气体中的一氧化氮浓度,帮助医生判断呼吸道是否存在嗜酸粒细胞性炎症。这种炎症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因此FeNO被称为“呼吸道炎症的隐形警报器”。

二、怀疑哪些疾病时需做FeNO检查?

FeNO检查在以下情况中具有重要价值:

1、哮喘:辅助诊断、评估炎症程度和用药效果(依据GINA指南)。

2、慢性咳嗽:区分过敏性咳嗽或部分胃食管反流等病因。

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鉴别是否合并嗜酸粒细胞炎症,指导激素治疗。

4、过敏性鼻炎:评估是否合并下呼吸道炎症。

5、嗜酸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类似但无气道高反应性,FeNO可辅助诊断。

三、FeNO增高提示哪些疾病?

FeNO水平升高(成人>50 ppb,儿童>35 ppb)常见于:

1、支气管哮喘(尤其是过敏性哮喘)

2、嗜酸性支气管炎

3、过敏性鼻炎合并下气道炎症

4、部分COPD患者(提示激素治疗可能有效)

四、哪些因素会影响FeNO结果?

1. 生活习惯干扰

吸烟:吸烟者FeNO值通常降低约20%-40%(因烟雾抑制炎症反应)。

剧烈运动或深呼吸:可能短暂降低FeNO,建议检查前静坐休息10分钟。

饮食:高硝酸盐食物(如菠菜、腌肉)可能轻微升高FeNO,但一般无需严格禁食。

2. 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显著降低FeNO,需停药至少24小时(紧急用药除外)。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对FeNO影响较小,通常无需停药。

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可能减少FeNO,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五、检查前需注意什么?

禁烟至少1小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平静呼吸。

告知近期用药(尤其是激素或抗生素)。

儿童需配合:需能持续呼气6秒以上(5岁以上更易完成)。

六、FeNO检查的局限性

FeNO并非万能,需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如肺功能、过敏原检测)。非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如细菌感染)FeNO可能正常,而部分健康人(如过敏体质者)FeNO也可能轻度升高。

FeNO检查像一把“炎症标尺”,帮助医生精准揪出过敏相关的呼吸道问题。如果您反复咳嗽、气喘或治疗效果不佳,不妨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这项“隐形警报”检测。

参考文献
[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23 Report.
[2] Dweik R.A., et al. An Official A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Interpreta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 Levels (FeNO)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
[3] Singh D., et al. Blood eosinophils and exhaled nitric oxide: biomarkers of corticosteroid response in COPD. Eur Respir J. 2020.
[4] Brightling C.E., et al. Eosinophilic bronchitis: clinical features, management and pathogenesis. Am J Respir Med. 2003.
[5] Olin A.C., et al. Exhaled nitric oxide: relation to sensitization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Clin Exp Allergy. 2004.
[6] Taylor D.R., et al. Effect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on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symptoms in asthma. Thorax. 1999.
[7] Hastie A.T., et al. Macrolide antibiotic suppression of airway inflammation.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5.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