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类鼻喷制剂解析:科学使用守护呼吸健康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4-28 15:17 阅读量3736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鼻喷制剂作为“直达病灶”的精准给药方式,在耳鼻喉科、呼吸科、儿科应用广泛。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鼻喷药物,患者常困惑:“激素鼻喷剂会伤身体吗?”、“鼻塞喷剂能长期用吗?”。本文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为您全面解析鼻喷制剂家族。




一、鼻喷药物七大家族




抗炎主力军:糖皮质激素类


1、代表药物:

糠酸莫米松(内舒拿)

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

布地奈德(雷诺考特)


2、适应症:

过敏性鼻炎(证据等级:IA)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急性鼻窦炎辅助治疗


3、使用方法:

成人每日每侧1-2喷(具体以说明书为准)

儿童需选择年龄适用剂型

首次使用前需摇匀并预喷数次


4、疗程:

过敏性鼻炎:持续使用3-6个月(ARIA指南推荐)

鼻息肉:需长期维持治疗


5、注意事项:

正确喷法:左手喷右鼻,右手喷左鼻,避免直喷鼻中隔

极少数出现鼻出血(发生率<5%)


鼻塞速效救星:减充血剂


1、代表药物:

羟甲唑啉(达芬霖)

赛洛唑啉(诺通)


2、适应症:

急性鼻炎鼻塞

鼻出血时辅助止血


3、使用禁忌:

高血压、青光眼患者慎用

连续使用≤7天(避免药物性鼻炎)


过敏克星:抗组胺类


1、代表药物:

氮卓斯汀(爱赛平)

奥洛他定


2、优势:

15分钟快速起效

可与激素联用增强疗效(EAACI推荐方案)


干燥救星:抗胆碱类


1、代表药物:

异丙托溴铵


2、适用人群:

慢性鼻炎伴大量清水样涕

COPD患者鼻部症状管理


预防性武器:肥大细胞稳定剂


1、代表药物:

色甘酸钠鼻喷剂

奈多罗米钠


2、独特优势:

在过敏季节前1-2周开始使用,可预防60%以上过敏发作(《Allergy》杂志研究)

几乎无全身吸收,儿童孕妇均可安全使用


3、使用要点:

每日3-4次,每次每侧1喷

需规律使用至少2周才能建立保护屏障


天然卫士:生理性海水


1、两类选择:

等渗盐水(0.9%氯化钠):日常清洁,修复黏膜

高渗盐水(2.3%氯化钠):急性期消肿,促进纤毛运动


2、科学证据:

每日2次鼻腔冲洗可使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降低27%(《国际过敏学杂志》数据)

术后使用可减少43%的结痂和感染风险


3、注意事项:

冲洗时保持张口,避免呛咳

冲洗器需每周高温消毒


细菌克星:抗菌鼻喷剂


1、经典药物:

莫匹罗星(百多邦鼻喷型):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夫西地酸:MRSA感染首选


2、严格适应证:

鼻前庭脓肿、毛囊炎

鼻部手术后切口感染

鼻腔定植耐药菌清除


3、警示:

滥用可能导致真菌感染(如鼻腔念珠菌病)

疗程一般≤7天


根据症状选择:鼻塞→减充血剂;流涕→抗胆碱药;瘙痒→抗组胺药;持续炎症→糖皮质激素


二、特殊类别补充说明


1、鼻喷疫苗(如新冠疫苗):

通过激活鼻黏膜免疫,建立“第一道防线”

目前主要用于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2、鼻腔润滑剂(维生素AD油剂):

改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建议睡前使用,避免影响纤毛功能


、四大使用误区


1、见好就停:激素类需持续使用,症状缓解后应逐步减量


2、长期依赖减充血剂:超过1周使用可能加重鼻塞


3、喷后立刻擤鼻:喷药后应保持头部直立5分钟


4、儿童使用成人剂型:需选择儿童专用低剂量制剂


、特殊人群使用指南


1、孕妇:首选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使用布地奈德(FDA妊娠B级)


2、儿童:2岁以上可用糠酸莫米松,6岁以上可用氟替卡松


3、老年人:慎用减充血剂,警惕血压波动


、热点问答


Q:鼻喷激素会影响生长发育吗?

A:规范使用不影响,研究显示年累积量≤400μg安全(《儿童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


Q:长期使用会损伤嗅觉?

A:正确使用不影响,反可改善因鼻塞导致的嗅觉减退


Q:鼻喷疫苗靠谱吗?

A:新冠鼻喷疫苗已获批,通过黏膜免疫建立双重防线


六、用药安全红绿灯


1、绿灯行为:

激素类药物晨起使用(符合人体皮质醇节律)

喷药后做“嗅吸动作”帮助药物分布


2、红灯禁忌:

鼻中隔穿孔患者禁用压力型喷鼻剂

使用减充血剂期间驾驶需警惕反应迟钝

鼻喷制剂是把“双刃剑”,科学使用需做到:① 对症选药 ② 规范疗程 ③ 正确操作。当出现持续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呼吸科或耳鼻喉科就诊。


参考资料:

1、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

2、EPOS2020慢性鼻窦炎诊疗指南

3、鼻用糖皮质激素应用专家共识(2021)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