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分期及预防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3-30 09:23 阅读量1870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其诊断标准和防治策略有了显著进展。以下从诊断分期、筛查方法和预防措施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最新诊断与分期标准

1. 诊断标准更新

(1) 2023年NIA-AA研究框架(AT(N)系统)

基于生物标志物将AD定义为连续的病理过程,核心指标包括:

A(Amyloid-β):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脑脊液Aβ42/Aβ40比值降低或淀粉样蛋白PET阳性)。

T(Tau):病理性tau蛋白(脑脊液p-tau升高或tau PET阳性)。

N(Neurodegeneration):神经变性(MRI显示海马萎缩、FDG-PET代谢减低等)。

分类:A+T+(N)+为典型AD;A+T-(N)+可能为其他痴呆(如路易体痴呆)。

(2) IWG-2024标准(国际工作组)

强调AD的连续性,分无症状期(生物标志物阳性)、症状前期(主观认知下降+生物标志物异常)和临床期(MCI或痴呆)。

2. 临床分期

临床前AD:生物标志物异常(A+T+),无认知症状。

(1)轻度认知障碍(MCI)期:

客观认知损害(如记忆测试低于同龄1.5个标准差),日常生活能力保留。

生物标志物支持AD病理(A+T+)。

(2)痴呆期:

轻度:记忆丧失影响生活,定向力部分受损。

中度:语言、执行功能显著下降,需日常协助。

重度:完全依赖照料,丧失语言和运动能力。

二、筛查方法

1. 初级筛查(社区/门诊)

(1)认知评估工具:

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敏感度较高,适用于早期筛查(≤26分提示异常)。

AD8量表:8项自评问卷,用于识别早期认知变化(≥2分需进一步检查)。

数字符号替换测验(DSST):检测处理速度与执行功能。

(2)血液生物标志物(2024年突破性进展):

血浆p-tau217:敏感度>90%,特异性>85%,可替代脑脊液检测。

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反映神经炎症,与Aβ沉积相关。

2. 专科确诊检查

(1)影像学:

淀粉样蛋白PET(如Florbetapir):直接显示Aβ沉积。

Tau PET(如Flortaucipir):检测神经原纤维缠结。

MRI:海马体积测量(自动化软件如QyScore定量分析)。

(2)脑脊液检测:Aβ42/Aβ40比值降低、p-tau升高(CSF Aβ42<600 pg/ml提示高风险)。

(3)基因检测:

APOEε4:风险评估(ε4携带者风险增加3-15倍)。

家族性AD基因:APP、PSEN1/PSEN2检测(占早发型AD的1-5%)。

三、预防措施

1. 一级预防(未出现症状)

(1)生活方式干预(FINGER研究模式):

饮食:地中海饮食(富含ω-3、抗氧化剂),控制血糖(HbA1c<5.7%)。

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认知训练:双语学习、音乐疗法或数字游戏(如Lumosity)。

(2)血管风险控制:

血压管理(目标<130/80 mmHg,SPRINT-MIND研究支持)。

糖尿病:HbA1c控制在6.0-7.0%。

2. 二级预防(生物标志物阳性/症状前期)

(1)靶向治疗(2023年进展):

抗Aβ单抗:Lecanemab(获FDA加速批准,降低27%认知衰退)。

Tau疫苗:AADvac1(III期临床试验中)。

(2)代谢调节:

胰岛素鼻喷剂:改善脑内糖代谢(SNIFF试验)。

3. 三级预防(已确诊AD)

多模式管理:

药物:AChE抑制剂(多奈哌齐)联合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

非药物干预:认知刺激疗法(CST)、光照疗法(调节昼夜节律)。

四、前沿研究方向

1、精准医学:基于APOE分型的个性化预防(如ε4携带者优先控制炎症)。

2、肠道菌群干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调节肠脑轴。

3、数字生物标志物:可穿戴设备监测步态、语音变化(AI模型预测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依赖生物标志物(如血浆p-tau217),分期强调病理连续性。预防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与靶向治疗,未来趋势是精准化与多模态管理。建议高风险人群(如APOEε4携带者)从中年开始定期筛查并强化血管健康管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