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成年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等有关,也常称为过敏性哮喘,或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
哮喘病人的发病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但是,也有些日常所使用的常用药物易诱发哮喘发作,需要引起注意。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常见非甾体类抗炎药有阿司匹林、安乃近、布洛芬、洛索洛芬、萘普生等药物,这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还常用来预防动脉硬化被广泛使用。
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诱发出现的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AIA),目前已改称为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AERD),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2%~25%,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有相同表现,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NERD)。
阿司匹林加重性呼吸系统疾病有遗传易感性,但很难确定特定的基因变化。
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谨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确需使用时请详细咨询专科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竞争性阻断β1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诱发甚至加重哮喘发作。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特异性阻断β1受体,对β2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哮喘患者也是相对安全,但随着剂量的加大,其选择性会降低,提醒哮喘病人使用时需要注意。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支气管黏膜敏感性,用药后可引起患者干咳,有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诱导的咳嗽患者哮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哮喘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时需要谨慎,要密切观察相关呼吸道症状,必要时调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改为其他类药物。
4. 其他药物:如含碘造影剂、抗菌药物、酶类药物、生物及血清制剂、静脉注射中药制剂等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在使用时需要密切观察。
因哮喘病人体质的特殊性,也有许多药物易诱发哮喘病发病,哮喘病人因多病共存使用其他类药物时,需要密切观察哮喘的病情变化,如发生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