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为胸部影像学上的定义,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病灶。
在亚实性肺结节中,包括结节病灶内不含有实性成分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含有实性成分的混杂性结节(mGGN),也称部分实性结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体检发现了部分实性结节怎么办?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评估和处理原则?是非常关心的问题。
体检发现了部分实性结节,除了要评估部分实性结节的病灶大小外,还要关注肺结节内部实性成分的比例更加重要,如果CT影像中肺结节的实性成分越多,常提示侵袭性越强,肺结节的性质越不好,可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进行评估和处理。
1.如果是单个的部分实性结节,直径≤8mm的患者,建议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进行CT随访检查,如果随访复查胸部CT肺结节没有变化,随后可以转为常规年度随访,但是在随访中需要注意:
(1)部分实性结节的CT随访检查时,应该对结节病灶处采用病灶薄层平扫技术,以便更加清晰观察肺结节的结构变化特征;
(2)如果部分实性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通常提示为恶性肺结节,需要考虑手术切除,而不是非手术活检;
(3)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危及生命的合并症,而肺部结节考虑为低度恶性不会很快影响到生存,或可能为惰性的肺癌而无需即刻治疗者,则可限定随访时间或减少随访频率;
(4)如果在发现肺结节的同时,患者还有临床症状或有细菌感染征象时,并且患者患有如结核、真菌等其他疾病可能性较小时,可以考虑使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2. 如果部分实性结节直径>8mm的患者,建议在3个月重复胸部CT检查,可以适当考虑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如果肺结节持续存在,随后建议使用PET-CT、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进一步评估。但需要注意的是:
(1)PET-CT不应该被用来筛查实性成分≤8mm的部分实性结节病灶,也就是说,不建议≤8mm的肺结节患者做PET-CT检查;
(2)非手术活检可以用于确立诊断,并结合放置定位线、植入放射性粒子或者注射染料等技术帮助后续手术切除的定位;
(3)非手术活检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4)部分实性结节直径>15mm的患者,可直接考虑进一步行PET-CT评估、非手术活检或者手术切除。
3. 对于肺结节直径6mm及以上实性成分的部分实性结节,应考虑3~6个月行CT扫描随访来评估肺结节性质。
4. 对于具有特别可疑形态(如:分叶或囊性成分)、连续生长或者实性成分>8mm的部分实性结节,建议采用PET-CT检查评估、活检或者手术切除。
大量的临床证据提示,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越多,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风险越大,实性成分>5mm与局部侵袭的可能性相关。
体检发现了部分实性肺结节,也就是混杂性肺结节,因其恶性程度高于磨玻璃样结节和实性结节,需要及时就医,寻求相关专科医生的帮助,听从专科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筛查出早期肺癌,精准施治,实现人体健康的最大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