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居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之首,胸部CT检查目前是诊断肺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早期肺癌的微小病灶。
早期肺癌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恶性肺结节,恶性肺结节在CT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如果在临床上薄层CT显示肺结节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
(1)肺结节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恶性肿瘤生长规律。
恶性实性肺结节、部分实性肺结节和磨玻璃样肺结节的倍增时间不同,恶性实性结节的中位体积倍增时间为139天,部分实性结节从初次发现到增大的中位时间为476天,纯磨玻璃结节体积倍增时间常大于800天。
(2)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主要是指磨玻璃结节在原基础上,不管是否增大,如果出现了实性成分多考虑为恶性。
(3)亚实性结节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加。
亚实性结节,也称为部分实性结节,在随访观察中,虽然结节有缩小,但是实性成分增多,也是一种恶性特征表现。
(4)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肿瘤规律。
肿瘤血管生成与正常生理性血管生成不同,血管生成过快,会产生畸形血管,导致血管中血流异常,渗透性增加。
(5)肺结节出现分叶、毛刺或胸膜凹陷征。
肺结节如果出现分叶样改变,结节外周有短毛刺,靠近胸膜的肺结节出现了胸膜凹陷征,这些都是恶性肺结节典型的特征。
(6)动态增强CT显示增强大于15~20HU时,恶性肺结节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提高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率,在低剂量CT检查时,需要重点关注肺结节所在部位(叶、段以及是否位于胸膜下)、大小(测量最长径,或者结节体积)、密度(实性、混合性、磨玻璃样)、钙化(有、无,中央性、偏心,爆米花样、同心环型、分散点状)、形状(圆形、卵圆形、片状、不规则)、边缘(光滑、分叶、毛刺)等重要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诊断的肺癌并且完全切除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患者10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均为100%,总生存率分别为95.3%和97.8%,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