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中至重度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一部分人的偏头痛与一种称为卵圆孔未闭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关,这种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在人群中患病率非常高,达到25%左右。
正常人的心脏是由心房和心室组成,心房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互不相通,心室也分为左心室和右心室,也互不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由二尖瓣相连,动脉血由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由三尖瓣相连,静脉血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
有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在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多了一个通道,也就是文题所提到的多了一个“心眼”,正常人左心房压力比右心房压力高,由于这个“心眼”的存在,使患者左右心房的动静脉血发生了混合,导致了一些疾病。
卵圆孔未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偏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大约40%的偏头痛患者患有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恐声等症状。
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14.4%,其中女性为 18.9%,男性为9.8%,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
偏头痛在青少年及老年人中的年患病率偏低,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及50岁以上人群年患病率约为5%,我国18~65岁人群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男女之比1:2.2,年患病率峰值在40~49岁之间。
根据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标准(ICHD-3),偏头痛分为无先兆性偏头痛和先兆性偏头痛两种。
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标准(2)~(4)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
(2)头痛持续4~72小时;
(3)头痛特征至少符合下述4项中的2项:①单侧、②搏动性、③中重度疼痛、④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
(4)至少符合下述2项中的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5)不满足ICHD-3的其他诊断。
2、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如下:
(1)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2)和(3);
(2)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①视觉,②感觉,③言语和(或)语言,④运动,⑤脑干,⑥视网膜;
(3)至少符合下述6项中的3项:①至少有1个先兆症状持续超过5分钟,②2个及以上的症状连续发生,③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④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⑤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⑥与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
(4)不满足ICHD-3的其他诊断。
偏头痛的防治原则:药物及生活方式的改善是预防及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策略。
药物治疗分为预防性治疗和急性发作期治疗。
预防性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等。
急性发作期治疗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曲普坦类药物等。
目前国内外专家不建议将卵圆孔未闭封堵和其他外科手术治疗作为偏头痛治疗的方法进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