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在儿童时期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夏季,尤其是雷暴天气发生时及雷暴发生后,很多儿童哮喘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发作,呈现出爆发性,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医学上称为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的发生有环境因素和患者个体因素,是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取决于特定的天气和环境条件,发生突然,而且难以预测。
最早文献报道的雷暴哮喘发生于1983年英国伯明翰地区,随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我国近几年,在局部地区曾发生过三次雷暴哮喘,雷暴天气后短时间内儿童呼吸道就诊患者急剧增多。
雷暴哮喘因患者短时间内急剧增多,容易导致医疗挤兑,增加儿童哮喘死亡风险,甚至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雷暴天气是一种局地性的强对流气象,常伴大风、强降雨、降温及气压变化。
雷暴哮喘的发生和流行,常见于地面花粉及霉菌孢子浓度显著升高的季节,我国内地发生的三次雷暴哮喘均发生在9月份秋季。
雷暴开始前,花粉及霉菌孢子在地面水平大量聚集,在雷暴早期,植物上未脱落的花粉和悬浮在空气中的花粉被上升气流卷入云层底部的高湿度处,完整的花粉颗粒可被气流粉碎成更小的颗粒,也可因吸收水分膨胀并破裂成更小的颗粒,并且能够通过雷电的作用带有电荷。
在雷暴消散时期,细小的花粉颗粒和碎片随着降雨和下降的气流沉降至地面水平,强风也有助于细小颗粒远距离播散。
上述原因可能是造成空气中花粉及霉菌孢子过敏原浓度在雷暴过程中迅速升高。
发生雷暴哮喘需要有一些必要的因素,雷暴天气、花粉及霉菌孢子过敏原和高危人群是发生雷暴哮喘的3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那么,哪些人属于雷暴哮喘高危人群呢?
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包括:
1、既往有雷暴哮喘病史的患者;
2、有哮喘病史且对花粉及霉菌过敏的患者;
3、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国外文献报道,高达99%的雷暴哮喘患者存在过敏性鼻炎;
4、既往未诊断哮喘,但过敏原检测阳性(尤其是花粉过敏原阳性)及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
雷暴哮喘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常在雷暴开始后30分钟左右出现,患儿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多为中重度急性发作,可伴有眼、鼻及皮肤等部位的过敏症状。
患儿常于当日或次日就诊,首次就诊高峰多为雷暴发生后8小时内。
如何预防雷暴哮喘呢?雷暴天气目前还无法进行干预,花粉及霉菌等过敏原也是目前无法回避的现实,只有从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身上进行干预和预防。
过敏性体质的人常常有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支气管哮喘,都需要规范化的治疗,经规范化治疗的患者病情平稳是预防雷暴哮喘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
有研究证实,长期坚持规范治疗的哮喘患者雷暴哮喘发生概率更低。
过敏性体质的人预防雷暴哮喘,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支气管哮喘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需要达到良好或完全控制。
2、哮喘患者需要随身携带哮喘急性发作时所需的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3、关注天气预报,风险预警及与哮喘管理相关的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指数、空气污染指数、花粉指数、过敏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运动指数、极端天气提示等等。
4、避免在雷雨天外出,必要时外出可以佩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等。
5、雷暴天气期间在室内需要关紧门窗,减少室外含有花粉及霉菌孢子的空气流入。
6、在雷暴天气过后,不要立即外出,减少与室外环境的接触。
了解和认识雷暴哮喘,增加雷暴哮喘的防治意识,可以减少雷暴哮喘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