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疹?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4-06-22 06:46 阅读量4850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药疹是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不良反应,也称为药物性皮炎,主要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不同人,不同时期对药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可能与个人的生理状态、所处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根据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轻型药疹和重症药疹两种类型。

一、轻型药疹指除重症药疹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药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1、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常见的致敏药物有青霉素类、磺胺类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物,通常发生在药物治疗后1周左右。

2、荨麻疹型/血管性水肿型药疹:抗菌药物类(尤其是青霉素、头孢类和磺胺类)是引起荨麻疹型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可在服药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发生。

3、固定型药疹:常见致敏药物包括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对乙酰氨基酚)、抗菌药物类(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巴比妥和抗疟药物等。

4、紫癜型药疹:常见药物为抗菌药物类、巴比妥类、利尿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等。

5、痤疮型药疹: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碘剂、卤化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可出现痤疮型药疹。

6、湿疹型药疹:常见致敏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抗丙肝病毒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发生率占药疹的7%~ 10%。

7、光敏性药疹:患者在使用相关药物期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引发光敏性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包括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8、多形红斑型药疹:常见致敏药物有磺胺类、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及巴比妥类药物等。

大多数轻型药疹是轻微和自限性的,通常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即可消退。

二、重症药疹主要指以下3种类型:

1、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2、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ESS)、

3、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

警惕重症药疹的发生,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可以预测药疹的严重程度,重症药疹的消退可能需要1~2周或更长的时间,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减少重症药疹发生的不良预后。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繁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遇到的包括:①抗菌药物类;②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③抗癫痫及镇静催眠药;④抗痛风药物;⑤中草药等。 

药疹类型与药物种类高度相关,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类和抗痛风药物,其中,别嘌呤醇占据抗痛风药物第1位。

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对药疹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减少药疹的发病率,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一旦发生药疹,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