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增多,绝大多数支原体肺炎为轻症病例,经规范系统治疗后,很快痊愈。
但也有重症和危重症感染者,如何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及时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参照中国2023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诊断标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供有需要的人士学习和了解。
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符合下列表现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 持续高热(体温39℃以上)≥5天,或者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2. 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之一;
3. 患者出现肺外并发症,如:神经系统受累(脑炎、脊髓炎、脑梗等)、血环系统受累(血栓、脓毒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等)、血液系统受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皮肤粘膜损害(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多形红斑等),但未达到危重症标准者;
4. 在安静状态下,未吸氧时指脉氧血氧饱和度≤93%;
5. 胸部影像学表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单个肺叶≥2/3受累,存在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实变,或者2个及以上肺叶出现高密度实变,可伴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也可伴有局限性细支气管炎表现;
②、单肺弥漫性或双侧≥4/5肺叶有细支气管炎表现,可合并支气管炎,并有粘液栓形成导致肺不张;
6.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范围在24~48小时进展超过50%;
7. 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之一有明显升高者。
患者一旦出现上述7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重症病例,需要紧急就治,切勿延误时机。
危重症的标准是什么呢?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
发展成为重症或危重症,多数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能否提前预判重症和危重症吗?答案是可以的,患者出现以下指标就可以提示有发展成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需要提前预警:
(1)、患者治疗72小时后仍然持续高热不退;
(2)、存在感染中毒症状;
(3)、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进展迅速,呈多肺叶浸润受累;
(4)、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患者的病情越重;
(5)、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
(6)、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
(7)、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
如果患儿出现了上述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重症和危重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