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基本目标是“8020”,也就是80岁的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不松动的功能牙,从而保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恒牙患龋率几乎人人都有,人均存留牙数22.5颗,仅18.3%的人牙列完整。可见,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然而
在不少中老年人的观念里
存在着许多误区
某种程度上
是加速口腔疾病危害的诱因
小编统计了6类“歪理邪说”
快来看看你家的老小孩中了几个
要知道,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年龄,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牙周病。一般来说,牙周病是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早期偶尔有肿胀和不适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
造成牙周病的局部因素包括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缺牙后未及时修复以及吸烟、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一些内分泌、免疫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也都可能是牙周病的诱发因素。可见,若能够积极处理牙周病的影响因素,预防和控制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老掉牙”是可以避免的。
关于这一点,牙医听了真的会笑——苦笑。有人在洗牙之后会产生牙齿变松动的感觉,然后以讹传讹,大部分人都觉得洗牙会导致掉牙。事实上,这些牙本身就是松动的,只是牙龈周围的牙结石将松动的牙齿互相固定,造成稳固的错觉。
通过超声波洁治器可以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抛光牙面,消除了菌斑和牙石的刺激,可使牙龈炎症完全消退或明显减轻,同时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经过洗牙,牙齿本貌露了出来,只要没有炎症影响,三五天后松动的情况就会恢复正常。
不少老年人没有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有的甚至只是饭后漱漱口,在他们的朋友圈甚至还流传“牙越刷越脆”的错误说法,让本就不健康的口腔,遭遇新的危机。其实,很多牙齿问题都是不正确的刷牙方法造成。
比如:用力横刷,导致牙齿颈部出现楔状缺损,牙齿遇冷热酸痛产生敏感酸痛,缺损过大甚至容易发生牙齿折断。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护口腔健康的方式,就是每天早晚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进行牙齿邻面清洁。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由于咀嚼等机械性的摩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磨耗。如果长期咀嚼过硬的食物,就容易造成过度磨耗,出现冷热敏感等症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牙本质敏感;如果口内多颗牙齿磨损严重,咬合高度就会降低,面型也会变短显老;或者稍不留神,牙齿崩裂、隐裂、折断也是常有发生的。由此可见,多啃硬食的锻炼方法不可取。
有的老年人对拔牙持否定态度,哪怕留个牙根也是好的。要知道,牙医在给予拔牙的建议时是非常谨慎的,一般都是全面评估牙齿的情况,确认无法保留后才给出拔牙的建议。
有些不能修复的残根、残冠会刺激粘膜和舌头引起溃疡,长期的刺激更有可能导致癌变;有些则会影响义齿修复的效果,影响咀嚼功能,造成咬合关系紊乱;更有些严重炎症的患牙会造成间隙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
有的人不愿意拔牙,也有的人认为治疗牙齿既麻烦又花钱,索性拔掉,等牙全没了后装全口假牙,一劳永逸。殊不知,若没有及时修复,牙齿排列会因为缺失牙发生改变。原本缺牙的空位逐渐变小,上下的咬合关系也会改变,到时再想要做义齿修复也会欠佳。
但还是那句话,拔不拔牙应该去正规医院听牙医的安排,老人的牙齿更不是不能想拔就拔。
拔牙,会造成口腔的局部组织创伤,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尤其是患有系统性疾病的老人,拔牙后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老人在拔牙前,应咨询医生并评估全身情况是否耐受拔牙创伤。拔牙后若出现不适,要尽快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