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描述膀胱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相关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等。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OAB发病率约14%-44%不等,具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女性发病率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但治疗率处于较低水平。 膀胱、逼尿肌、盆底肌等病理改变或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神经因素都可能引起OAB,尿失禁等各种症状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心理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OAB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药物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及缓解尿频、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
1.M受体阻带剂
目前国内常用的M受体阻滞剂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丙哌唯林。此类药物通过阻断膀胱及尿路上皮中的M2及M3受体改善OAB症状。
(1)托特罗定:为膀胱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能够同时阻断M2和M3受体,对膀胱的亲和性高于睡液腺,减少了口干等副作用。目前常用剂型为速释片与缓释片。有证据表明,缓释片在减少急迫性尿失禁方面要优于速释片,而口干的发生率更低。
(2)索利那新:索利那新为膀胱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对膀胱M3受体亲和性较高。能够显著减少OAB患者的排尿次数、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目前常用剂量为5mg/d,如症状改善不满意,可加量至10mg/d.
(3)丙哌唯林:丙哌唯林同时具有抗胆碱和钙拮抗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尿频症状和减少24小时排尿次数,副作用较小,可以应用于对其他M受体阻滞剂不耐受的患者。
M受体阻带剂使用的疗程目前没有定论,鉴于相关的药物试验周期多数为12周,建议初始疗程为12周。M受体阻滞剂的主要副作用为口干、便秘及视物模糊,尿潴留的发生少见。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能使用M受体阻滞剂
2.β受体激动剂
目前国内常用米拉贝隆(Mirabegron)米拉贝隆是首个国际上获得批准用于成人OAB治疗的B受体激动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诱导膀胱逼尿肌松驰,从而改善膀胱储尿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和延长排尿间隔,且基本不影响膀胱排空。在亚太地区完成的三期临床试验也证实米拉贝隆50mg相对于安慰剂明显改善OAB患者24小时排尿次数及每次排尿量。临床研究中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尿路感染、高血压、心动过速等。1年的长期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和12周的研究类似,证实了米拉贝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有研究表明,在索利那新5mg的基础上加用米拉贝隆50mg对于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优于索利那新5mg和10mg的疗效,并且耐受性良好。米拉贝隆每天50mg治疗12周对男性LUTS/BOO忠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或最大尿流率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m)无不良影响,治疗结束时膀胱收缩指数(BCI)和膀胱排空效率(BVE)的变化相对于安慰剂无统计学差异。末次访视时,米拉贝隆50mg组残余尿量(PVR)无显著变化。在女性OAB患者(平均年龄:72.3岁)中的尿动力学研究显示米拉贝隆50mg治疗12周显著改善患者膀胱储尿功能和OABSS评分,且并不影响膀胱排尿功能。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治疗的一般建议用药2~4周后判断疗效;如果效果满意,建议持续用药到3个月。对于停药后症状复发的患者,建议长期用药
总结
从最初的胆碱能受体亲和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到为增强疗效降低副作用而开发的竞争性、高选择性M胆碱受体拮抗剂,再到胆碱能药物的替代品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上市,OAB的治疗药物经历了同靶点药物改进和靶点革新的双重进化。
根据用药经验,胆碱能受体拮抗药物通常会在拮抗膀胱平滑肌的同时,由于对分泌腺、瞳孔括约肌等的拮抗作用而产生口干、视力模糊、便秘等副作用,米拉贝隆能避免胆碱受体相关的不良反应,且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无论单用还是和抗胆碱能药物合用,米拉贝隆可以显著改善OAB症状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国内药品上市情况,目前OAB药物仍然以抗胆碱能药物为主,米拉贝隆作为新机制药物与索利那新同处于药物开发的小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