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4岁男性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外院推荐我院来就诊。
门诊检查发现双侧颈淋巴结多发肿大并部分融合,行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肿物并双颈侧淋巴结肿大,考虑甲状腺癌并双颈侧淋巴结转移可能收住院。
住院后立即行双颈侧肿大淋巴结及甲状腺穿刺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双颈侧淋巴结癌转移,最大转移淋巴结约37*16mm;
颈胸部CT提示:甲状腺癌并颈淋巴结转移,双肺弥漫多发多发结节考虑转移可能 的晚期征象。
彩超报告
淋巴结穿刺病理
CT报告
完善术前检查后历经5小时完整切除甲状腺及颈部转移肿瘤,术中探查更发现:
肿瘤侵袭范围惊人:甲状腺组织被多发癌灶完全侵蚀,双侧中央区及颈部II-VI区布满质地坚硬、融合成团的淋巴结,中央区转移淋巴结与喉返神经形成 “冰冻粘连”(即肿瘤与神经难以分离的致密粘连),右颈侧转移淋巴结侵犯部分颈静脉壁。
功能保护如履薄冰:手术需在彻底清除癌灶的同时,精准保护双侧喉返神经(控制声带运动)、甲状旁腺(调节血钙)及切除守累及部分颈内静脉壁(头颅重要血液回流通道)并吻合。任何细微的操作偏差都可能导致 永久性声嘶、手足抽搐或静脉破裂大出血。
术后病理提示如下图:
术后病理报告见广泛转移
多学科协作攻坚:由于肺转移的存在,术后需序贯进行碘-131治疗,这对手术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确保甲状腺全切以提升碘治疗敏感性,又需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功能。同时考虑患者肿瘤恶性度较高,建议完善肿瘤基因监测后行靶向治疗,减少复发。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 罗勋鹏主任团队的主导下,历时5小时完成 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凭借十余年积累的 “毫米级解剖技术” 与 多模态神经监测系统 ,团队成功实现:
✔ 零功能损伤:术后患者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抽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维持正常;
✔ 根治性切除:清除转移淋巴结58枚,其中22枚已突破包膜,为后续治疗扫清障碍。
(此部分内容维持原有结构,补充以下关键点)
警示意义:
青年≠低危:该病例颠覆了“甲状腺癌好发于中老年”的认知,提示青年患者可能携带高危基因突变(如BRAF V600E),病程进展迅猛;
晚期治疗窗口狭窄:肺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仅50%,手术是争取治愈机会的核心环节,但对术者经验要求极高。
分子层面的凶险:
BRAF突变:青年患者中检出率超60%,与肿瘤侵袭、放射性碘抵抗密切相关;
TERT启动子突变:与未分化癌转化相关,可使死亡风险升高4倍。
(新增手术技术关联内容)
▶需寻求专家团队的情况: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大血管;
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既往手术史导致解剖结构紊乱。
▶选择团队的黄金标准:
功能保护技术:术中神经监测、纳米碳负显影保护甲状旁腺;
多学科协作能力:与核医学科、内分泌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方案。
(补充术后管理细节)
碘-131治疗窗口期:
术后4-6周为最佳时机,需配合低碘饮食"诱敌深入";
肺转移灶清除率可达70%,但需结合TSH抑制治疗。
结语
甲状腺癌的“温和”面具仅适用于早期病例。面对侵袭性强、转移广泛的病变,唯有依托具备深厚经验与尖端技术的专科团队 ,方能实现根治与功能保护的双重胜利。
当发现 颈部肿块快速增大、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时,请务必选择像罗勋鹏主任团队这样的甲状腺外科专家——他们以 毫米级的精准与十年磨一剑的积淀 ,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参考文献:
1.深圳市人民医院. (2023). 甲状腺癌侵犯气管手术案例. https://www.szhospital.com
2.360文档. (2018). 甲状腺癌131碘治疗解析. https://www.360doc.cn
3.怀化新闻网. (2023). 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手术报道. http://www.0745news.cn
4.健客网. (2017). 甲状腺癌分型与治疗. https://www.jianke.com
5.360文档. (2023). 甲状腺癌治疗指南. http://www.360doc.com
6.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5). 腔镜甲状腺手术技术. https://mp.weixin.qq.com
7.医学论文网. (2011). 甲状腺癌诊疗综述. http://m.hi138.com
8.沙大方网. (2021). 甲状腺手术决策分析. http://www.shadafang.com
9.广州白云山医院. (2025). 甲状腺癌诊疗误区.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