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着我好吗?”
...换来的是无尽的沉默,眼睛始终没瞅过我一眼。
叫名不应声、经常不搭理、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眼神交流、也不愿意说话...
在人们还不了解自闭症的时候,人们把自闭症儿童称为“被魔鬼偷取了灵魂的孩子”,现在人们则把他们叫做“住在遥远星球的孩子”。
每143人中就有1个是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我国2020年一份多中心的研究报道,目前中国6-12岁孤独症患病率达0.7%,相当于14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孤独症患者。
这三个方法,教你识别孤独症
关注孤独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关键。
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简单的方法,早期识别孤独症的症状。
一、通过图片早期识别,家长如果发现小孩有类似的症状,可及早告知医生,以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
二、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的“五不”早期识别,如果小孩出现以下表现,则需尽早就医,做进一步筛查与诊断:
1、不(少)看: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
3、不(少)指: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5、不当:孤独症患儿从 12 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三、美国儿科学会(AAP)提出的婴幼儿孤独症的早期表现。提醒各位家长,平时需要更多关注儿童的表现,如果有以下表现或征兆要尽可能早地就医,以便能够尽早发现孤独症:
1、12 个月大时叫他们的名字不回应
2、14 个月大时不指向感兴趣的对象(如指向飞过的飞机)
3、18 个月不玩 "假装" 游戏 (如假装 "喂" 娃娃)
4、避免眼神交流,想独处
5、难以理解别人的感受或谈论自己的感受
6、言语和语言技巧落后
7、反复重复单词或短语
8、答非所问
9、因细微的改变而烦恼
10、有痴迷的兴趣
11、重复的动作,如拍打手,摇动,或旋转圈
12、对事物的声音、气味、味道、外观或感觉有不同寻常的反应
自闭症=天才?
从电影《雨人》里记忆超人的男主雷蒙,到网上流传的那份“改变世界的18位孤独症患者”(爱因斯坦、莫扎特也在列),自闭症患者给外界的感觉就是天赋异禀,在特定领域集大成?
据《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其中0-14岁儿童达200多万。
这其中,只有10-15%的人的能力值与普通人相当,其中被称为“天才”的是少之又少...
他们只是“被关注的少数”,真正的大多数是怎样的?
智力低下,无法做到生活自理;
交流障碍、社交障碍;
兴趣狭窄单一;
常有刻板重复的行为。
所以认为自闭症患者就等同于天才,实际上是一种刻板印象。
有一句话说得好:
不是因为天赋才被爱被认可的,只因生来便值得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