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家长,隔三差五就被叫到学校,甚至被建议前往医院,看看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多动症又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多动症孩子的好动远远超过同龄小朋友,精力极其旺盛,身体里仿佛安装了一个“小马达”,永远没有疲倦的时候。
即使在课堂上,屁股也像“长刺”了一样,不能安静坐一会儿,总是不自觉地调整坐姿,扭动不安,甚至想要离开座位去户外“释放天性”。
这类孩子做起事来鲁莽冲动,导致经常和别的同学因误会而发生冲突。
在家里也难以管教,上蹿下跳,翻箱倒柜,对自己的文具、玩具毫不爱惜,家里常常像过去了一阵“龙卷风”般凌乱。
这类孩子一点小事不顺意就会不分场合、不顾后果地发脾气,老师和家长反复说教,安静片刻又故伎重演。
有的多动症孩子可能表现为另外一种形式,做事情永远杂乱无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定性,经常不是丢了红领巾就是丢了文具,一学期能买好多回;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眼睛、耳朵时刻在“扫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窗外路过一个人、开关门发出的声音,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写作业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不是把加号看成减号,就是遗漏笔画,导致成绩起伏不定,在及格线上徘徊。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多动症患儿的行为管理同样重要。
首先,家长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适当安排文娱活动,培养孩子独立活动能力,逐步让孩子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安坐下来养成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
其次,家中要建立奖励制度和处罚规定,多奖励少惩罚,对孩子的进步要予以鼓励,对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和表现良好的行为及时奖励,同时对严重的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罚;
再次,不能嘲笑、歧视和打骂孩子,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爱好,正面诱导,发挥特长;
最后要加强父母自身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并在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寻求帮助。